“马头琴制作虽然被国家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要传承下去,路还很长,需要做很多的工作!”莫德勒图,一位生于1980年的蒙古族小伙子,一位制作、演奏和宣传马头琴文化艺术的民间艺人,谈起心爱的马头琴制作和演奏事业,他感慨万端。
在我国第六个文化遗产日到来之际,莫德勒图在他的马头琴制作小作坊里,演奏了《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梁祝》等一首首曲子。在莫德勒图怀中,马头琴发出的浑厚、悠远的乐音,展示出蒙古族马头琴音乐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美。
莫德勒图出生于内蒙古巴林右旗,小时候经常在广播里听到马头琴音乐,觉得很好听。2001年,初中毕业的他来到呼和浩特开始专业学习马头琴演奏。为了学好琴,他每天要练12个小时,并且一练就是两年。
在学琴时,莫德勒图发现呼和浩特生产马头琴的厂家很少,有一次他交了订金两个月后还没有拿到琴。于是他萌生了生产马头琴的想法。他告诉记者:“2004年,我开始做马头琴,当时条件比较简陋,就在家中,抠了一个月,终于做成了。因为我会拉马头琴,所以都是我自己调音,琴的音色比较准。一起学琴的一位同学知道了,买走了我的第一把琴。”
莫德勒图的作坊,由他自己一个人发展到了9个人,一年至少能销售500把琴。然而在发展的过程中,莫德勒图也遇到了不少难题。“现在青少年,喜欢制作马头琴的太少了!”莫德勒图说,制作马头琴,需要锯木料、雕刻木料、绘制花纹图案等等,车间环境差,活也比较苦。
为了把马头琴制作工艺和演奏技艺推广出去,他前后共招了二三十个学徒。莫德勒图说:“这些人都没留下来,有的学几天就走了。他们都是年轻人,嫌做马头琴灰大、环境脏、赚钱少。”他呼吁国家能够对马头琴这样的民族文化的发展,给予资金或贷款贴息等支持,从而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民族文化传承中去。
“希望国家支持成立马头琴制作协会,就像小提琴制造行业有协会管理。”莫德勒图说,建立马头琴制作协会,推动制定统一的马头琴生产标准,维持行业秩序,组织参加展销活动,可以更好地推广宣传马头琴制作和演奏艺术。他还希望国家能像小提琴、钢琴、琵琶、古筝等乐器一样,尽快开设马头琴艺术等级考试,以培养出更高素质的马头琴演奏家,将马头琴制作和演奏艺术发扬光大。
“我喜欢马头琴,想把这种民族文化推广下去,让它也能走上国际舞台。即使我这代人做不到,我还会教给我的孩子,这么一代代人努力下去,肯定马头琴制作和演奏艺术能够走出内蒙古,走出中国走向世界。”莫德勒图深深地爱着这个事业。
马头琴是中国蒙古族民间拉弦乐器,由色木(即五角枫)雕琢镶接而成。因琴杆上端雕有马头而得名。它的音质苍凉辽阔,浩瀚深邃,能给人以无穷的遐想。2006年以来,马头琴音乐和制作先后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