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因素
国内出现的生产要素成本的上升、土地供应趋紧等等,对跨国公司的投资策略产生了一定影响。
在美国、欧盟国家鼓励产业回归的战略下,中国一些高附加值产品制造遭遇了竞争。福特汽车、卡特彼勒公司从今年3月起,将大部分产品陆续从中国多家代工厂撤回本土生产。据美国媒体报道,以美元计的中国工资预计将每年增长15%到20%,超过了中国的生产率增速。再考虑航运成本等,中国的成本优势将变得微小。
在低端制造领域,后发经济体如越南、柬埔寨等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较中国更强,耐克、阿迪达斯等已将工厂搬到这些国家。
●国际市场
何曼青认为,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的疲软,和世界经济总体增长乏力息息相关。受欧债危机影响,欧盟对华投资持续下降。事实上,很多公司虽然在中国市场保持了高增长,但受累于母公司的经营困境,也不得不收缩在中国的战线。在2011年海外合并销售额中,夏普中国市场占比已经达到37.9%,排名第一。但该公司仍不得不出售位于墨西哥和中国的电视机组装工厂。
●汇率因素
白明认为,人民币汇率经过持续升值后币值已经很高,同等外资进入中国折算成人民币金额有所减少,提高了投资成本,也影响了外商来中国投资的积极性。自从2005年7月人民币汇改启动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已经由当初的1美元兑换8.27元人民币升值到现阶段的1美元兑换6.34元人民币左右,升值幅度达23.3%。
●政策导向
我国利用外资更加注重优化结构和提高质量,而不是简单地看引资规模,这对利用外资的规模也会有一定的影响。
今年1至6月,农林牧渔业、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下降,金融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察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较快。
责任编辑:陈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