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乐器网讯 坐落在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的一洲钢材市场,因为毗邻上海到新疆霍尔果斯口岸的312国道,交通便利,吸引了众多钢材贸易商落户。但2012年1月之后,这个占地20亩,原本人来客往、十分热闹的钢材市场,却因为实际控制人李国清的“跑路”而变得冷清异常。
对于一洲钢材市场的许多商户来说,2012年1月12日,身为“老板”的一洲集团董事长李国清突然失踪,是一个非常意外的消息,因为他们都知道,之前不久,李国清还在大张旗鼓地为其新居置办家具。
3月,一洲钢材市场西南角空地上堆放的钢材,已经被贴满了封条。而在市场最南边的开阔空地上,那座三层的办公楼已几乎看不到人迹。楼内所有门窗紧闭,办公室不是反锁就是被贴了封条,一张简单的前台已落满厚厚一层灰。
之前的两个月中,随着越来越多债权人的起诉,李国清留下的“巨额债务”已渐渐浮出水面。多个一洲钢材市场的商户和债权人对本刊记者称,李国清通过“互保联保”和“重复质押”等方式从银行骗取了大量贷款,并拖欠了数额不小的工程款和工资,总额甚至接近10亿元。
而交通银行无锡分行,是一洲集团目前已知的最大债权人。2月中旬,一洲集团旗下担保公司的一个小股东称,他们已经收到起诉状的债务已超过4亿元,除此之外,银行“口头通知”的债务,更是高达5.8亿元。
不过,李国清的手法谈不上高明。一位无锡当地钢贸业人士对本刊记者称,“互保联保”和“重复质押”这两种惯用“骗贷”手法,一直是钢贸圈内公开的秘密。那么,李氏为何还能如此“成功”?在上述人士看来,这一个公开的“骗局”,所有参与者均心知肚明,包括作为主要“受害者”的银行,“为了完成业绩指标,银行对此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或许正因为如此,上述小股东“抱怨”说,交通银行无锡分行可能涉嫌违规放贷,因为“合同上规定的授信额度是3.3亿元,放出来的额度却是5.8亿元”。当然,曾经与李国清“合作”过的银行,并不只是交通银行一家。
“操盘者”李国清的意外失踪,最终让这场“击鼓传花”游戏难以为继。目前,华东地区多家银行已明确要求,压缩钢贸企业的贷款指标,甚至“对福建籍所有企业的贷款,只收不放”。在华东地区,钢贸业主要由来自福建省周宁县的商人主导,李国清便曾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
虽说“亡羊补牢,犹未晚也”,但代价总得有人支付。而截至目前,这个“代价”到底多大,仍是一个未知数。
操盘者失踪
在外人看来,年仅38岁的李国清,可谓钢贸圈内的佼佼者,近三年来,更是事业如日中天。
2009年11月,李国清出资9435万元,和一位朋友在无锡市惠山区注册了“无锡一洲钢材市场有限公司”,注册资本达1.11亿元。2011年6月,李国清将“无锡一洲钢材市场有限公司”改名为“一洲集团”,旗下共有7家公司,其中6家的主要出资人均为李国清,另外一家则在其妻子陈元元名下。工商资料显示,一洲集团经营范围甚广,包括“钢铁贸易、钢贸市场、仓储物流、金融担保(一洲担保公司)等”。
但就在他的事业看起来“顺风顺水”之时,2012年1月初,李国清却突然失踪了。与李国清有业务往来的伙伴发现,李的手机在超过一周的时间内都无法拨通。他们的第一反应是,“李国清卷款跑路了”。
不过,一位福建籍钢贸商透露,当时,李国清其实是被无锡市检察机关带走了,协助调查当地一宗商业贿赂案。不过,1月12日,超过200名误以为李国清“卷款跑路”的债权人,还是聚集到一洲钢材市场催债。
结果,当天刚从无锡市检察部门回来的李国清,见势不妙,真的就“跑路”了,并从此不知所踪。一个债权人回忆称,当时,“半个足球场大的办公楼前,挤满了200多个债主。在没有见到李国清的情况下,债主就将他的劳斯莱斯和奔驰等豪车拖走了”。
两天后的1月14日,无锡市惠山区政府介入,并成立临时机构代行对一洲钢材市场的管理职能,维持市场运转。
之后,多位债权人将一洲集团和李国清起诉至无锡、上海、福建等地的法院。2月24日,无锡市惠山区人民法院宣布,一洲集团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已向该院申请破产。
3月,在操盘者李国清跑路两个月后,一洲钢材市场已经陷入瘫痪,占地20亩的市场内,只有不到10家商户仍在营业。而时至今日,李国清究竟为何跑路、目前身在何处,仍没有官方说法。
“李国清跑路的真正原因,可能是去检察部门协助调查受到了惊吓。”无锡钢贸圈内人士徐大江(化名)称,“一洲集团的负债,没有外界传的10亿元那么夸张,他的资产应该可以应对债务。而且之前,李国清还在装修房子?”
但对于众多债权人来说,李国清跑路的原因已经不重要了,他们更关心的是,“钱能追回多少”。
截至2月中旬,一洲集团“已经收到起诉状的债务”已超过4亿元。无锡宝港国际物流城总裁肖国树公开透露,一洲事件涉及的债务近4.68亿元,其中,银行贷款有2.58亿元(有保证金、固定资产物质抵押),“承兑汇票贴现”欠款1.116亿元,其他借欠9000余万元,拖欠工程款及工资801万元。
当然,那些“银行口头通知”和“尚未提起诉讼”的债务,尚未计算在内。在一洲集团申请破产后,无锡东华会计事务所已进驻钢材市场,开始“资产清理”。一名事务所人员表示:“债务的具体数字不方便透露,账目很混乱,一时也没办法统计。”
而李国清留下的资产,已经不多。具体包括,一洲集团1.5亿元的固定资产,缴给银行的9500万元保证金,李国清个人的房产,以及,一洲钢材市场那些被查封的锈迹斑斑的钢材,估值在2000万元至3000万元之间。
公开的骗局
2012年3月下旬,地方政府和司法机关介入一洲集团债务处置已有两个月。不过,许多当初情绪激烈的债权人,却变得低调。
在一洲钢材市场的二楼,正在清理办公室准备离开的陆鑫旺(化名),对本刊记者坦言,他被李国清骗走了500万元的“银行承兑汇票”,但他并没有报案,“谁都知道这是骗贷款行为,报了案,如果查出我们骗贷,对我们有什么好处?不仅会上银行黑名单,以后再也不能贷款,说不定还要被关几天牢房”。
已在钢贸圈浸淫10多年的福建商人陈宣(化名),道出了很多债权人“保持缄默”的原因。他称,钢贸企业目前几乎全是微利,甚至亏损,而李国清的操作手法,是很多大型钢贸商惯用的“把戏”:他们成立一个钢贸公司,然后拿钢贸公司作为幌子向银行贷款,并把骗来的贷款投资到别的行业中去。
事实上,由于钢贸企业向钢企采购需要支付现金,而向下游客户销售时,则要提供账期(延迟付款),因此,“现金流紧张”对于它们来说是一种常态。因此,它们练就了各种“融资”本领。
钢贸企业之间“互保联保”,从银行获得贷款,是钢贸圈内最常见的一种融资手段。从2003年开始,这一模式开始在上海发展起来,并被复制到全国各地。“就是几家相互知根知底的公司联手起来,相互为贷款提供担保,不论哪一家出现还款艰难,其它几家都要代为还款。对银行来说,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风险。”一位金融业人士介绍说。
而由那些有实力的钢贸商成立专门的“担保公司”,为中小钢贸商提供“融资担保”,则是“互保联保”的“变异”。一洲集团旗下的“一洲担保”,扮演的便是这个角色。对于那些“没有固定资产,规模较小”的钢贸商,担保公司会提供一系列“专业服务”。比如,根据不同银行的贷款政策来制定不同的贷款申请模版,而“应付账款占总资产的比例、库存、走账、贴现”等贷款的要求,也会在担保公司迎刃而解。
2011年上半年,经福建老乡介绍,陆鑫旺入驻了一洲钢材市场,并在李国清控制的一洲担保“帮助”下,完成了“无抵押担保贷款”。“作为老乡,我们看到李国清有足够的实力,就让他做担保帮我们融资。”陆鑫旺坦言,“做钢贸生意最重要的是现金流,我们没有抵押物,靠自己到银行贷款,根本不可能。”
但李国清的“帮助”,并不是免费的。那些申请贷款的中小钢贸商,除了要向银行缴纳保证金,承担各种融资费用外,还要向一洲担保缴纳另外一笔保证金,金额甚至高于银行保证金,“李国清一般要抽走30%”。以担保融资800万元为例,申请贷款的钢贸商需要向银行缴纳的保证金为160万元,而向一洲担保缴纳的保证金,则高达240万元。也就是说,在为中小商户提供“融资担保”的同时,李国清自己也完成了间接融资。
截至2012年2月中旬,通过一洲担保,一洲钢材市场的36家钢贸商户,已从交通银行无锡分行申请了“总额超过3亿元,为期6个月”的承兑汇票贷款。交通银行为保全其抵押资产,已对这36家钢贸商户提起了诉讼。银行承兑汇票,是一种由银行承兑的,“在指定日期、向持票人无条件支付确定金额”的票据,具有极强的“变现”能力。
不过,这些商户申请的“银行承兑汇票贷款”中的约30%,已经被作为“保证金”交给了李国清。而且,它们想要把“银行承兑汇票”变成现金(贴现),也需要李国清帮忙。
2012年1月12日,李国清跑路当天,一个名叫刘彬彬的福建女商人向无锡市石塘湾派出所报警称,其于1月10日、11日先后交给李国清6470万元的“银行承兑汇票”做“贴现”,但李国清仅“贴现”了1470万元,之后就不知所踪。
据徐大江透露,在由一洲集团提供担保的商户中,很多其实就是李国清自己的公司。“一洲钢材市场里,真正签合同进驻的钢贸公司没有多少,大部分是李国清自己的空壳公司。”如此一来,李国清实际上是“自己为自己提供担保”,同样获得了贷款。
而在抵押贷款过程中使用“虚假仓单”,则是包括李国清在内的很多钢贸商“骗贷”的另一利器。徐大江对本刊记者称,“一货多押”的把戏,在钢贸圈里很盛行,“关键就是这几张仓单”。
他解释说,“将钢材质押给银行获取贷款,银行放款额通常是钢材价值的70%左右”,“按照正规流程,我拿仓单来抵押,银行就该让信贷员到现场看一下货,然后封存”。
“不过,银行并没有这么做。这样,李国清就有空子可钻了。他就可以再拿这些仓单去别的银行继续抵押,这样的话,他从几家银行贷到的金额,可能是实际抵押物品的好几倍。” 徐大江说。
而这样的技巧,并非李国清独创。据称,在上海钢贸市场,质押给银行的钢材总量约为100万吨,是钢材实际仓储量的近三倍。也就是说,实际只有1吨货,银行却放出相当于3吨货的贷款。
在徐大江看来,最终以“受害者”形象出现的银行,并不无辜。“一货多押,重复质押,就可以骗到银行更多贷款。如果银行按照流程走,就不会被骗。银行的风险管控,肯定有问题。不是银行不知道,而是知道了不想做,因为贷款有利息收入,所以往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出事就是万事大吉太平。”徐大江直言。“甚至,有些银行放贷人员为了完成业绩指标,会暗示钢贸商这样去做。”一位福建商人也称。
而李国清通过上述各种方式获得的资金,最终流向了何方,至今无人清楚地知道。多位债权人和商户在接受采访时仅表示,他们听说,李国清“把钱投到了房地产、高利贷等高风险行业”。
“如果李国清没有逃走,他的这场骗局,肯定还不会这么快落幕。”徐大江说。
3月下旬,当本刊记者向交通银行总行询问此案的最新进展时,得到了这样的回复:“我们不太清楚李国清的事,不方便发表意见。既然法院已经立案了,你们可以等法院的判决。”
责任编辑:张继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