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乐器网讯 “儿子从法国回来一段时间了,一直在家呆着,发现回国后所学专业就业面太窄了。”明明应该是个“香饽饽”,结果却成了“失业青年”,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蔡女士可以说是一夜愁白了头。在采访中,记者发现,每年都有大量学生带着父母的期望出国深造,这些学生当初都是选择一些家长心目中所谓的热门专业,或者容易移民的专业。可一旦海外求职受阻,这些“优势”专业反倒成了拖累,不得已从“海龟”沦为了“海带”。
专业投资失误“两头不着港”
几年前,陈彬是沪上一所名牌大学国际贸易专业的一名毕业生。跟许多同学不一样的是,毕业后,他并不着急找工作,而是耐心地等待国外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我们毕业那年碰上全球金融危机,想进外企或金融行业都不容易,所以就想着干脆出国留学 (微博) 吧。”用陈彬的话来说,当初考大学选专业时,绝对是投资失误了,所以“第二次投胎”,专业一定要选好。
“当初考虑是去澳大利亚留学,从毕业找工作,便于移民的角度出发,选择了阿德莱德大学的葡萄酒类专业。”但正所谓“人算不如天算”,由于澳大利亚国内失业率上升,不少企业都收紧对华留学生的招工。于是,在求职无门,留学签证又眼见到期的陈彬只好回国发展。
葡萄酒投资、葡萄酒鉴赏、葡萄酒社交……这些在西方国家或许是热门行当,但在国内刚起步。“在求职网上,但凡与‘葡萄酒’有关的工作都是销售、仓库管理员,这显然与我的心理价位相去甚远。”然而,陈彬的尴尬就在于,顶着硕士头衔,高不成低不就。“我面试的第一家企业是一家五星级酒店,管理岗位,要三年相关行业管理经验,我做不了;员工岗位,月薪只有4000元,我不愿意干。”
经过这样几次面试,陈彬发现,他这个海归硕士根本就不吃香,眼看着从“海龟”沦为了“海带”。
与陈彬有着类似“自己把自己的路越走越窄”经历的还有刚从法国留学归来的Petite。高考(微博)失利的他选择去法国攻读艺术品投资专业,在欧洲诸多博物馆、二手艺术品市场游历、学习了四年后,苦于欧洲经济形势走衰,Petite也只得“卷铺盖回家”。“本想着能进拍卖行,结果却发现,人家的运作模式跟我所学的专业根本风马牛不相及。”从年薪15万,到10万,再到8万,在饱受打击之后,Petite目前只能先在一家咖啡画廊做一份过渡的工作。
用好“海龟”的语言优势
如果说,“海龟求职遇冷”很大程度在于个人原因,比如所学专业的过于狭窄,心态上的眼高手低。但另一方面,也在于企业如何用好这些“海龟”,如何开发他们,并将其利润最大化。对此,不少企业也坦言,一开始往往被一口外语说得巧舌如簧的“海龟”们所震慑,然而在吃过多次亏后,大家不约而同地选择对“海龟”的录用采取保守策略。“我现在情愿在国内许多招聘网站上去寻找一些类似58同城网招聘通这样比较专业的招聘工具,或者干脆外包给猎头,也不敢太相信送上门来的简历。”
相反,在记者的采访中也发现,反其道而行的企业也不在少数。“我看中的是‘海龟’的外语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卜先生是沪上一家民营制作企业的老总,同样有着留学背景的他对于“海龟”的态度,大有大包大揽之势,“不管你学的是什么专业,只要工资谈得拢,统一都放到销售部去,跟老外做生意,语言沟通是相当重要的。另一方面,老外的教育很讲究团队合作,无论是课题、报告都是小组形式,这对于一个销售团队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
一位外企服务公司的人力资源经理Mint表示:“海外留学人才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熟悉国际运作惯例,有创造性思维。同时,在海外商业文明竞争环境影响之下,海归们的工作效率、意志力、创新力和竞争力也比较强。如果新海归能把自己放回国内同等水平,把自身价值放在市场上衡量,先把基础打好,增值会很快。但关键在于如何让这些‘海龟’心甘情愿摘掉头上那个虚无的‘小光环’,一旦双脚着地了,什么都OK了。”
Mint告诉记者,每年招聘季公司都会有针对“海龟”的培训项目,其中跟着“土著”管理层见习就是一个重点项目。“并且公司还有‘海龟沙龙’,在为他们搭建交流平台的同时,企业也能了解更多的海外咨询。”
责任编辑:陈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