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乐器网讯 中国人在苹果商店里的下载量和购买力之增速令全世界瞠目结舌。于是,成千上万的草根创业者们将其视为一座富矿,梦想自己能够成为下一个开发出“愤怒的小鸟”式应用的幸运儿;他们深知成功者毕竟是少数,但这无法阻挡他们的脚步。
不需要车库也能创业
2011年12月24日,广州网易大厦一楼报告厅,“85后”陈宇卖力地展示着他刚推出的一款应用——漫画照相簿。
台下,五百多位听众挤成一团。与他同台展示的,还有十几位年轻人。这些人年纪相仿,点子则千奇百怪,有专门卖避孕套的,也有开发模拟男女搭讪软件的。
陈宇的时间只有五分钟。兴奋、不安,写满了他的脸庞。他今天参加的这个活动,是一家成立只有一年多、名为“36氪”的互联网科技博客主办的。从2011年5月开始,36氪先后在北京、上海、深圳和成都举办帮助互联网创业者和投资人对接的开放日。出人意料的是,每到一地,活动都异常火爆。它们已收到了两百多个创业团队的申请。
据36氪负责人程涵介绍,这些申请者特征都非常鲜明——创业时间通常不超过两年。团队人数少于20个,六到七成都集中在移动互联网。
陈宇所在的公司正是其中之一。2007年,苹果公司推出了iPhone和手机应用商店。一年之后,又为开发者们提供iPhone软件开发包,并且开放了App Store(苹果商店),此时陈宇还在读大学,与一帮同学写程序。3年后,陈宇加入了广州一家名为锋锋的移动互联网公司,参与创业。漫画照相簿是他们的第三个产品。这个能把个人照片通过DIY生成真人漫画风格的应用,在App Store上推出不到两周,就在香港区娱乐软件中排到了第一名。
这极大地增强了陈宇的自信心。按照苹果公司的分成协议,开发者每在App Store上卖出一份软件,就可以得到七成的收入,这让像陈宇一样的开发者和消费者的关系变得直接而简单。它意味着所有不起眼的小团队,甚至个人,都拥有一战成名日进斗金的可能性。
一些人的确成功了。被提及最多的,是一款名为“愤怒的小鸟”的游戏。在2009年12月登陆苹果App Store时,其初期投资仅为2.5万欧元(约25万元人民币),一年之后,它成为彼时最畅销的iPhone应用软件并在苹果的iOS平台卖出了1300万份。现在,它每月吸引着1.3亿的用户,日活跃用户数达到3000万,仅周边衍生产品授权便收入7000万美元(约4.4亿元人民币)。
在中国,创造奇迹的“小鸟”也在诞生。就在半年前,曾经创办爱卡汽车网和译言网的陈昊芝带领一支团队,开发了一款名为“捕鱼达人”的游戏,在App Store中迅速蹿红,三个月就轻松进账500万元人民币,成为2011年从“苹果”身上获利最多的中国创业者。如今“捕鱼达人”已成功获得二轮融资,累计金额超过1亿元。
“App Store的出现,拉低了整个行业的创业门槛。”Cyber Agent深圳公司投资经理杨溢对南方周末记者说,最近两年,她接触了不少移动互联网的创业者,“年轻”是她对这些创业者的最深刻印象。他们中的一些人,纯粹是出于兴趣和一腔热情。没有办公室,甚至连个“创业车库”都没有。不少创业者每周都聚会,有时在单位食堂,有时在附近的快餐店,他们常常谈论到晚上十一二点。不见面讨论时,则会挂在网上长聊。
移动市场研究公司Distimo于2011年末发表的报告显示,目前七大移动应用商店中的应用数量超过了100万款。而据美国科技网站BGR的报道,2011年5月的时候,仅App Store上的应用数量就已经超过了50万款。这股潮流被一位英国的App创业者Simon Oliver形容为“App explosion”(应用大爆发)。
“就算亏损, 我们也不能停下来”
百万大军齐创业,浩浩荡荡,热火朝天。风投们自也跟着兴奋。中国市场之大,消费能力之强,他们谁都不想错过这一拨赚钱——哪怕是赚快钱的机会。
根据Distimo的报告,2011年1月,来自iPhone端App Store下载量,中国市场份额占中美两个国家总和的18%,但到了11月,这一数字已经上涨到30%,iPad端的下载量,更是上升到44%。中国用户的增长速度惊人,令美国本土市场望尘莫及。
香港SMG环球投资公司副总经理周卿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他们早先并没有投资过移动互联网领域的项目,但从2010年开始调整了策略。2011年12月24日这天,听说广州有创业者展示应用,他和另外两位同事甚至放弃过圣诞节,专程从香港过来“旁听”。他们行踪颇为神秘,既没有和主办方打招呼,也没有告知创业者,到了现场,找个安静的位置坐下,然后边听边记,遇到印象不错的,就在纸上做个记号。
苹果的App Store似乎创造了一个公平的环境,让无数怀揣着梦想的开发团队拥有了一夜暴富的可能。可是,在苹果这棵大树下,究竟如何实现盈利,却并不是所有人都想得很清楚。
在推出漫画照相簿前,陈宇的公司推出了另一款名为APP43的专门推荐App Store精品软件的应用,但下载者不多。此后,他们又相继推出推出一款基于新浪微博的图片社交应用,以及漫画照相簿。但这几款应用都没有为其带来收入,原因很简单——它们在App Store上都是免费的。
就目前来看,国内的App创业者获取收入的渠道无非三条:一是付费应用带来的分成收入;二是应用免费,在应用内嵌入广告,按点击分成;三是应用免费、应用内收费,如按道具收费等。最牛者,当然是三者兼而有之。
这些方式曾经让许多最早一批“吃螃蟹者”赚了个盆满钵满,但在经历了初期的繁荣之后,“游戏”变得越来越残酷——在软件商店里,除了最新排行榜和热门排行榜,售出数量越多的软件能占据相应分类排名越靠前的位置,更容易被顾客注意到,从而卖得更多。后来者要想在浩如烟海的软件中脱颖而出,并非易事。
宣传和推广显然必不可少,而这都需要钱。对于草根开发者来说,这是不可承受之重。
锋锋的产品经理吴东海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他们创业时的启动资金并不多,现在几乎只够勉力生存。近20个人的团队,每个月只能发些生活费。他们的策略是,希望先积累用户,“没有用户,所谓的广告,应用内收费等,都是空谈”。
他坦言,包括自己在内,对未来如何盈利,并没有想清楚。而这“几乎是所有草根创业者的通病”。来自易观国际的一组数据显示:中国24%的应用开发者无月收入,有月收入但亏损的占7%,亏损者合计超过三成,月收入1万元以下的团队及开发者占19%。
“这就像是一个悖论,如果你不投入,你永远也没有机会,而投入越多,也可能亏损越多。”吴东海说,“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会停下来,移动互联网毕竟是未来最重要的趋势”。
责任编辑:张继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