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乐器网讯 一水之隔的台湾远比我们形象中丰富得多。至少,台湾企业界过去几十年上演的成功与失败案例,并不亚于面积更为辽阔的大陆。而富士康与宏达电则一再提醒我们,这个岛屿途径的某些道路,已经或正在对岸继续延伸,投向台湾的目光,又何尝不是对我们自身的打量?
从表面看,富士康带有台湾企业的传统特征,注重技术与管理,强调个体与组织的协调统一,一些时候甚至显得冷酷无情。这与日本企业多少有些相似,一方面,或许与日据遗留不无关系,另一方面则缘于机械化大生产的必然。当然,创始人郭台铭的个人经历也是重要促成因素。
草根出身的郭台铭属于白手起家的典范。他1950年出生,家庭贫困,是被人看低的“外省人之子”,16岁进入海事专科学校,半工半读完成学业,之后服兵役、进入航运公司做业务员,直到1973年创业。无依无靠,全凭个人奋斗,外加一点运气,在特定年代中获得商业的成功,这加重了郭台铭身上的个人英雄主义做派,短暂的从军经历又使之成为军队式管理的推崇者。
郭台铭有技术专长,并相信这是改变个人命运的力量,同时意识到其他人同样可以借此获得成功。这种不安全感转化为积极的竞争意识。在保持专注、巩固既有优势的同时,不惜在广度上大做文章——不断拓宽产品线,利用规模经济和互补效应,抵销成本上涨带来的压力和行业对手的威胁。郭台铭的哲学是,通过严格管理、技术积累和硬件升级,最大程度地提升生产制造能力,将富士康打造成代工领域的一面“旗帜”,从计算机硬件、通讯设备到各类消费性电子产品,几乎无所不能生产,以为客户制造高规格、高品质的产品为终极追求。
富士康或许不是技术最好的企业,但一定是最有耐性,最专注的企业。耐到其他企业纷纷转型仍不离不弃,专注到只为制造而不去打造自主品牌,其结果是,全球最挑剔的企业放心地将生产订单交给它。
富士康在制造业“深耕”,宏达电则一路跳跃着,完成了从代工厂到品牌商的转型。
与郭台铭不同,宏达电创始人王雪红是台湾上流社会的宠儿、商业世家之女、美国优质教育的精英,人生路走得坦荡,可谓一帆风顺。王雪红从父亲王永庆的言传身教中继承到台湾老一辈企业家的涵养与沉稳,还在西方社会汲取到开放精神和进取意识,她并无任何技术背景,却在竞争最为激烈的科技界拥有一席之地。王雪红的过人之处在于,将东方的古老智慧和西方的先进科技溶于宏达电一身,“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以HTC的名义在手机领域异军突起。
说到专注,宏达电只生产一样产品:手机。相比如何生产出设计精良、造型别致的手机这一问题,宏达电的“鲶鱼翻身”无疑更有话题性,也更值得深究与深思。那么,它是如何跨越龙门的呢?
首先,宏达电在技术上确有高明之处。我们已经知道,王雪红并无任何技术专长,但卓火土与周永明两位创始人却是难得的技术人才。卓火土身上有着工程师对技术的执着追求和精益求精,他崇尚精细化管理,要求极其严格,有“完美先生”之称。此外,王雪红利用父亲王永庆的号召力,从美国硅谷招徕大批技术精英,打造了一个具有非凡竞争力的研发班底。
其次,王雪红非常善于资本运作,通过收购中小公司、研发团队,弥补自身在技术上的不足。这一点在王雪红的创业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宏达电曾经的出资方,威盛集团前身就是王雪红从加州收购的芯片设计公司,后来多亏收购的几家握有专利交叉协议的小型公司,才不致被英特尔的专利诉讼击败。宏达电崛起过程中,王雪红这一妙招再次发挥关键作用。2011年,宏达电相继收购多媒体公司Saffron Digital,游戏公司Onlive,云服务公司Dashwire,音效品牌Beats by Dr. Dre部分股权,廓清了技术障碍,并挫败了苹果公司的专利诉讼。
最后,至为重要的一点,宏达电所代工的客户与其并不存在潜在的竞争关系,反而是双赢的合作伙伴。试想,富士康有朝一日生产平板电脑,一定会与苹果公司形成正面交锋,这决定了苹果公司采取有保留的合作态度,不会将核心技术交给它,而只是将其作为组装厂或简单部件生产车间。反观宏达电,与沃达丰、AT&T等移动运营商之间其实只是单纯的供求关系,双方各取所需,宏达电藉此获得可观利润与生存空间,为推出自有品牌HTC酝酿条件。
诚然,我们无法要求人人都学郭台铭或许王雪红,不过,从二人身上,仍可得到某种有益的启示。
责任编辑:张继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