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谷歌在今年5月22日最终完成对摩托罗拉移动的并购仅仅两个多月,谷歌开始了大规模动刀。近日,摩托罗拉移动宣布将在全球范围内裁减约4000名员工,约占员工数量的20%,同时将关闭全球94个办事处中的三分之一,并将精简产品线。
此举是谷歌收购摩托罗拉移动以来的第一次大动作,也是谷歌重塑摩托罗拉移动的开始。谷歌大手笔收购摩托罗拉移动寄望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软硬兼施”打造全业务运营,而这次对摩托罗拉移动实施的“精简战术”,正是其欲在移动市场中分得一杯羹的表现。
摩托罗拉移动“瘦身”谋变
面对摩托罗拉移动已经落后于苹果、三星等强大竞争对手的现实,谷歌迈出了改造摩托罗拉移动的第一步。
未分拆时的摩托罗拉于1973年推出了首款商用手机,2004年也曾凭借刀锋(Razr)手机引领手机行业。而这一辉煌历史如今很难再重现。摩托罗拉移动被谷歌收购后的前6周亏损2.33亿美元。在过去16个季度中,该公司的手机业务有14个季度出现亏损。今年第二季度,摩托罗拉移动实现收入12.5亿美元,但营业亏损却达2.33亿美元。在智能终端市场格局中,摩托罗拉已经很难分到自己的一杯羹了。
如今的天下是苹果和三星两家独大。手机利润格局中,苹果和三星占去了90%,剩下10%由其他厂商瓜分,也就说,全球智能手机领域约有90%的利润被苹果和三星拿走,而摩托罗拉移动、HTC、LG、诺基亚、RIM等企业则只能分食剩下的10%。这是移动终端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和要突破的关口。在此背景下,谷歌必须对摩托罗拉移动有所动作使之对现实有所改观。
于是,裁员20%,关闭全球三分之一办事处,重组管理层,谷歌要给摩托罗拉带来新气象。精简产品线,撤出无法盈利的市场,停止生产低端设备,并将业务重心从功能手机逐步转向“更具创新和盈利性的”智能终端产品。这是谷歌对摩托“瘦身”的重要目的之一。
精简产品角逐移动终端市场
“计划减少摩托罗拉设备数量,从去年的27款减少到几款。希望通过在设备中配置语音识别传感器、高清摄像头及大容量电池等,让摩托罗拉的设备再次变得时尚。”摩托罗拉新任CEO丹尼斯·伍德赛德(Dennis Woodside)曾表示,与裁员一脉相承的是精简摩托的生产线。集中力量生产一款经典机型,就像现在的苹果一样。
“我们对智能手机业务感到兴奋。谷歌的业务是建立在一个有线模式之上,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世界将几乎全部向无线模式转移,所以,对谷歌而言,了解移动消费者的一切将变得非常重要。”伍德赛德一直希望在移动终端有所突破。
谷歌是度势而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改变了原有的手机生态环境,被收购的摩托罗拉移动需要转型。由之前的高、中、低端全线产品转向利润空间更大的智能机,与此不相关的部分全部“砍掉”,“这就意味着摩托罗拉放弃了一直以来的‘机海战术’,即生产多款机型,以抢占市场,而开始了一条高精尖的路:砍掉次要业务,集中力量推出明星产品。”一位专业人士分析道。
其实,谷歌这样做是处于对自己优势的考量。首先是摩托罗拉雄厚的移动终端积淀,曾经其也是通信终端的大佬,也有过辉煌。其次是谷歌的Android系统的价值。这样做,谷歌意欲“软硬”兼施、“双剑合璧”,就像是一次联姻,达到软件和硬件方面双赢。摩托罗拉需要智能软件,而谷歌也需要硬件业务辅佐。
精品路线或难有突破
谷歌改造摩托罗拉移动是希望借有效控制硬件平台,打造旗舰产品,调整Android手机质量参差不齐的局面,加强用户体验。推出自己的明星机型,可以让厂商和手机运营商将资源和营销专注于同一款手机上,这可以大大地降低研发和营销成本,并且可以让消费者也记住一款经典的机型。
摩托罗拉移动去年发布了27款设备,而今年这一数字计划将压缩到几款。新路线很容易让人想到是想模仿苹果。
这是谷歌审时度势制造出的战略计划——苹果的成功已经证明这条路是能行通的。谷歌逐利的新手段或许有可取之处,但是与摩托的联姻能否复制苹果,这很难说。
事实是,除苹果外,全球主要手机厂商的每年的机型产品量都很可观。就拿手机第一把交椅上的三星来说,其一年要推出几百款手机,从2G到3G,各种制式、各种价位的手机应有尽有。其他的如诺基亚、HTC等,每年也都会推出几十款机型。
谷歌这次将摩托罗拉移动今后的年手机机型出品量减少到几款,很难保证其销量不大幅下降,因为至今还没有一家手机厂商能像苹果那样,靠一款产品就能达到行业巅峰。
谷歌与摩托罗拉移动联姻的内部结构不像苹果那样整齐划一,两者的企业文化存在明显的不同。谷歌是一家互联网公司,摩托罗拉移动是一家IT企业,谷歌有自己的软件优势,摩托罗拉有自己的硬件优势,但是两家拥有着不同的文化的企业,真的能做到完美的“软硬结合”吗?
其实,业内人士早就质疑谷歌“瘦身”摩托罗拉移动连同研发部门一起裁掉的作法,“这样把摩托罗拉从一个软件+硬件的平台变成了制造商和代工工厂,在我看来是对摩托罗拉的一次“降级”使用,虽然短期内会带来股价上涨,长期未必是好事。”一位业内人士分析道。
责任编辑:w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