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乐器网讯 节日来临,礼尚往来已成为礼义之邦的国人节前之重头戏,然而,有多人却为送什么犯了愁。据邵珠富多年观察调研发现,送礼只要遵循“五可”原则,完全能达到让送者舒心、收者满意的目的。总结如下:
A、可送他(她)知道的。
送有知名度的,这是传统的礼品消费观念,今天看来仍有其存在价值。“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就收脑白金”,此时你送的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收礼者天天看得到此广告,知得道此产品,就OK了。
前段时间我作为专家赴宏济堂阿胶厂为其核心产品东流水把脉,就表达了类似观点。毫无疑问,东流水牌阿胶品质过硬、曾获得巴拿马金奖,然而如声音不够大,节前不吆喝或者不会吆喝,消费者不知道、不了解,自然很难做出选择。故适度广告投放打打知名度很有必要。
营销启示:礼品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就是要有知名度,尤其是节前礼品消费,节前猛打广告提高知名度非常有必要。
B、可送他(她)想要的。
送礼给老年人,最好送与健康有关的,送对他(她)健康有力的产品;送礼给女人,与美丽有关的礼品更受欢迎。这是人性,非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正如在不同营销课上,邵珠富都讲到“营销就是做人性”的那句话,送礼只要抓住了“怕死的老年人,臭美的女人,不行的男人,又笨又长不高的孩子”这一人性弱点,你基本上就成功了。
营销启示:根据人性的特点,显身打造符合目标人群的礼品,才能够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C、可送他(她)感觉美妙的。
食品安全是大事。前段时间,有做海参的朋友找我,说他那无杂质、没添加(指盐、糖、草木灰甚至水泥等添加)、不挺括、不丰满圆润的海参,外表看有点丑,怕卖不出去。当时我给命名为“小丑参”,并咨询知名海参专家王赛时教授,得知这种无任何添加的产品是千金难买的保健佳品。我建议他将“小丑参”故事整理成文字传播出去,并制成卡片置于盒内。没想到,前期经少量宣传、消费者试探性消费后,由于感觉口感等太美妙,现在销量大增,靠口碑每天也能卖出十几斤,天天都有回头客。
营销企业:礼品消费并非被误读的“只要包装好”就行,还要充分考虑收礼者的感受,包装毕竟只是“术”,而产品本身的感受才是“道”。
D、可送他(她)忘不掉的。
送“有故事”的礼品,可达到礼品不在故事仍在的目的,让收礼者时时想起。如上面提到的“小丑参”,通过故事和典故式传播,达到病毒式营销目的。类似例子像“东流水”与电视剧《大宅门》的故事等。为此,精明的商家应巧妙地利用这一点,将产品打造成有故事的产品,营销就轻松了。
营销启示:有故事的礼品,不仅利于传播,也有利于记忆,非常有利于联络感情,让收礼者记忆。而“消费者满意不如消费者记忆”正是邵珠富营销策划21条中非常重要的一条之一。
E、可送他(她)有话“把”的。
类似的有眼下市场上正炒作着的玫瑰月饼、媒体曾报道过的“天价鸡”“无价猪”和“石磨磨出的面粉”、还有类似“98元一斤”的莱芜黑猪肉等,借人们对“98元一斤”“天价”“石磨”“玫瑰”等词的关注和联想,达到营销成功之目的。当然这个“词”须是正面的,像近日关于网络上阳澄湖大闸蟹价格的话题,可能会对阳澄湖大闸蟹作礼品送产生不利影响。
营销启示:巧妙地利用热点话题,可以达到“四两拨千斤”的目的,这符合营销中的借势营销的理论。
责任编辑:陈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