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海为例,京东家电库房在青浦,百货库在嘉定,如用户同时采购多样商品,京东需要跑多个库房调货打包,影响效率。
或许这是它要建立“亚洲一号”超级大仓的冲动。超级大仓、一站分拣配货、现金自动化物流设备,可以消除疑虑。
但这需要更多资本支撑。业内推算,京东今年陆续动工的5个一级仓储物流中心面积约80万平方米,以最低价计算,总造价约50亿元。
不知它的腰包是否充实。2011年初,京东完成C轮融资,知情人透露,最终到账近10亿美元。《第一财经日报》此前获得的投行简报显示,京东去年亏损约11亿元人民币。
熟悉它的一位业内人士说,去年京东花掉约30亿元人民币,亏损外有19亿元投资和运营支出,大部分投向物流建设。
值得注意的是,京东去年毛利率不过5.5%,今年预计仍会亏损3.16亿美元。看来,京东手中资金不足以支撑庞大的物流规划。
一位前高管说,这一困难大大超出了刘强东的预期。2010年4月宣布的上海“亚洲一号”,今年4月才动工;宿迁45亿元计划,至今仍在进行中。
开弓没有回头箭。京东需要继续烧钱,倒逼着它去融资。多方消息显示,京东正在冲刺IPO。
压力与出路
“诊断京东”的一个命题是,如何评价天猫、京东和凡客等不同的B2C演进模式。
这与物流相关。京东与凡客选择全面自建,天猫和淘宝则让商家自选第三方物流。
一位淘宝系高管说,天猫去年交易额破千亿,加上淘宝,几乎没有任何机构能建立匹配的物流体系。
当当则选择自建仓储,配送整合各地第三方快递;更多中小电商选择第三方。
有实体业支撑的沾光些。苏宁易购正在整合集团物流资源。未来苏宁将增加物流基地数量,在12个城市建立“中心仓”及若干储备仓,建90~100个配送分中心,覆盖半径100~150公里,配送时间缩短到半天到一天。
有意思的是,“诊断京东”的讨论中,学院派人士几乎都认为电商物流应借助第三方物流,而实战派则多数认同自建。
一位电商物流企业负责人说,京东自建物流由配送品类决定,3C品类标准方便自建配送,而非标准商品适合第三方物流。
这迎合了B2C企业变革。京东眼下正全面发力POP开放平台,今年交易额目标是200亿元以上,这意味着将占据交易额半壁江山。而POP平台品类则主要为非标准的服装、食品、保健品等。
知情人士透露,目前京东每天40万单中有10万单来自POP平台,其中多数是虚库模式,即将用户订单转往品牌供应商,后者通知物流服务商进行分拣配送。此外,京东与品牌商在物流方面还有一种妥协方式,即供应商将商品打包好送往京东仓库,由京东配送,不过占比较少。
京东意识到自建物流的边界。一位京东合作方透露,目前京东内部已悄然调整“亚洲一号”内部建设策略:原规划的全现代化分拣设施耗资太大,已转向在大仓内划分若干小仓,内部化整为零,降低设备投入。同时,它也在努力控制配送成本保护毛利。去年11月它曾宣布对39元以下订单收取5元运费,今年4月又宣布对误购商品上门取件服务收取最高50元的运费。
降低可变成本的另一方式是开放。这也是所有平台B2C企业启动自建物流时的规划。
知情人士说,刘强东的规划是京东先上市,继而将仓储、配送相继分拆独立。如风达此前也在承接外部合作。苏宁人士也说,按苏宁规划,物流业务未来将部分独立,服务上下游厂家。
“这是平台型企业的游戏。”一位物流公司人士说,能在行业竞争中坚持生存的平台企业最多不过几家,而物流资源的对外开放需要其有着足够的规模和供应链话语权。此前也有B2C企业试图将其物流资源对外开放,但由于行业地位不足,少有人问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