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对于企业、对于品牌之重要,相信每个企业家都是心知肚明的。但是,一个个品牌企业的“诚信滑铁卢”告诉我们,在诚信的知与行之间,存在着令人扼腕的断裂。
为什么明明知道企业失去诚信就会失去市场、失去顾客,甚至失去生命,企业经营者们依然前赴后继地违背诚信呢?原因之一,见利忘义。在巨额利润面前,有些经营者经不住诱惑,不惜铤而走险。“达芬奇”之所以煞费苦心将国产家具送出国去“挂洋头”,就在于这样做,价格就可以翻上十几倍甚至上百倍。原因之二,迷失于行业“潜规则”。对行业中不正常的失信行为,不是旗帜鲜明地反对之,而是同流合污乃至集体作弊,把“潜规则”混淆成了行业标准。“三鹿”等奶业巨头的“三聚氰胺”事件,本质即在于此。原因之三,急于求成。众多企业的诚信危机出现在其快速扩张过程中。在资金紧张、产量不足的情况下,不惜以牺牲诚信为代价,将企业“做大做强”。原因之四,心存侥幸。对自己的失信行为,自以为做得神不知鬼不觉,可以瞒天过海浑水摸鱼。而现有信息体系的不完善、失信成本过低,又客观上助长了这种侥幸心态。
不管企业经营者们因何原因而违背诚信,一个一个品牌企业的倒下,实际是一次又一次的告诫:诚信,需要时时坚守,处处呵护。一个知名企业品牌的创立,需要几十年乃至上百年的奋斗和积累,而只要一次失信,就可能前功尽弃,毁于一旦,生命终结。拥有90余年历史的安达信,与安永、德勤、毕马威、普华永道一起曾被公认为全球五大会计公司,在84个国家和地区拥有分支机构。但就因为一次“安然假账”事件而“死于无信”;无数事实证明,一个企业的一次失信,不仅毁灭的是这一个企业,有时甚至会冲击整个行业。“兵败如山倒,信誉重似山”,殷鉴随处都在,不可掉以轻心。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曾指出:“从长远看,中国最缺乏的不是资金、技术和人才,而是信用,以及建立和完善信用体系的机制。”因此,我们要大声疾呼:“诚信无价,诚信是企业品牌的灵魂!”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