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钟去年就停了,估计以后也难得再走了。”张文(应被采访人要求,此处用化名)指着山东海龙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山东海龙”)总部厂区门前立柱上的巨大时钟,无奈感叹。海龙这家“潍坊名气最大的企业”已如停摆的时钟,将辉煌“定格”在昨日。
此时,不仅仅是张文这样消息颇为灵通的中层干部,就连不少一线工人乃至于退休职工,都同样为这家上市公司的未来倍感焦虑。
在海龙内部人员的帮助下,记者费尽周折地进入总部厂区,发现多个生产车间,均只启动了一半的生产线。“原来是满负荷运转,两条生产线一起开。但今年以来,就是关一条,才会开一条,轮换着用。一是要省电,二也没那么大任务量。”一位海龙生产车间负责人表示。
不仅如此,一些生产易耗品和劳保用品的更换也已无法正常进行。一位海龙中层管理人员就抱怨道:“如今就连一把扫帚都买不了。财务上没法报销。”可是赶上车间急用,他只好和当班员工一起凑钱买了几把扫帚,勉强用来救急。
然而,多位海龙员工证实,仅仅在两个月以前的二月中旬,海龙中层以及一线工人虽感到企业“不景气”,却远未到如今的“糟糕程度”。
在一个半月内引致这一系列剧变的,表面上是海龙信用评级、债务诉讼的“烽火不断”,以及企业重组方案的持续难产,核心则是山东海龙实际外债状况的“难以预料”。
3月23日,山东海龙发布今年以来第五份贷款逾期公告,宣布其拖欠金融机构无法偿还的贷款已升至近8.7亿元。前不久,山东海龙的另一则公告则称,海龙试图引入恒天集团接盘的“重大事项”依旧毫无进展。
目前,关于海龙的负债情况,在海龙内部及上下游业务伙伴中,至少有着三种说法:其一是海龙2011年第三季度季报公布的数据,海龙对外负债总额达71.87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93.33%;其二则是2011年7月在处理海龙员工集体上访时,潍坊市一位主要领导向海龙员工代表所透露的数字,即海龙负债总共70亿,50亿欠银行,20亿欠供货商;其三则是有原料供货商声称,海龙负债总额已经超过80亿元,新增债务主要是海龙从去年四季度至今年2月以“赊账”形式购进大批生产原料而欠下的货款。这一说法,也在海龙供货商圈中多有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