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乐器网讯 世界上是否有造富工厂 ?
有,位于金融大街19号的北京富凯大厦的中国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即是全球最大的批量制造商,而其量产富豪的主要方式就是新股发行。
这座“工厂”造富能力之强,以至于与之关联的许多事物都会发生奇妙变化:富凯大厦周围的豪华酒店几乎一年四季保持着爆满状态,地铁两站地外为IPO申报书提供专业文印服务—荣大快印始终车水马龙;办公地点位于富凯大厦B座的IPO咨询公司汉鼎咨询干脆将名片上的地址印为“证监会大厦”……
赋予证监会如此魔力的,正是中国证券市场新股发行所采取的核准制,而操持着新股生杀大权的证监会股票发行审核委员会(下称“发审委”),更成为了“造富工厂”的“核心部门”。在过去N年内,无论外界如何质疑、炮轰,发审委机制依旧屹立不倒,新股发行审批制度换汤不换药,顽强生存。
中国重大改革常常需要内外形势推动。新年2月,证监会内部浪潮汹涌。
“IPO不审可不可以?”—2月初,履新不久的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在一次非公开会议上,抛出了一个令所有与会者都感到意外的问题。这一惊人之问,几乎在一瞬间引爆了市场投资者、专业人士乃至普罗大众对新股发行乱象以及发审委工作效能积蓄已久的不满与愤怒,亦引发对发审委存废、新股发行制度调整以至证券市场整体改革的广泛猜测。
不过多位证券业资深人士却对取消新股发行核准制的前景感到悲观。一位经历新股发行制度多轮改革的业内人士就指出,在现行核准制度下,发审委对新股发行的审批过程已形成完整利益链条,面对势力强大的既得利益群体,“郭主席也只能是问问而已”。
那么,在现行新股发行核准制度下,围绕发审委究竟形成了怎样的寄生链条?这一寄生链条的利益攸关方究竟有哪些?又是谁在激烈抗拒对新股发行制度的改革?在休克疗法与渐进主义的激辩中,何种改革模式将成为发审委的掘墓人?
PE寄生虫
2月4日,在亚布力企业家论坛上,软银赛富总裁阎焱言辞激烈地批评,“目前国内90%的PE靠套利,最典型的是用高干子弟拉项目,靠特权获得项目和资源。”这是“全民PE”以来,首次有PE大佬直言业内生态,也掀起大众对PE腐败的讨论热潮。
但一位杭州地区的PE投资经理却不以为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在圈内并非秘密”,把LP的子女或者一些有政府背景的人拉来公司,负责资金募集或者项目承揽,已经成为常态化运营的方式。
“比如,一家在浙江可以排得上前五的PE,其少帅就是某省级领导的儿子,谁都知道他的项目是怎样来的。为了做‘护身符’,拉一两个有背景的人来做,也是必要的。”该投资经理说,“更关键的,是如何把企业送上资本市场,获得上市的巨大收益。”